小包裹服务大民生 “小快递”推动大发展 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之际看邮政快递业新变化新成就

2021年12月27日    中国邮政快递报

  12月21日,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4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厦门经济特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各项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是厦门在更高水平上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强大动力,更是加快建设新时代特区邮政快递业的不竭源泉。

  近年来,厦门邮政快递业立必胜之志,聚团结之力,行务实之举,始终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今年1~11月,厦门邮政业克服疫情冲击与经济下行双重因素的影响,业务总量在去年34.96%比增的基础上再增44.33%,达到历史新高度。支撑这份“成绩单”的,不仅有“两进一出”“绿色邮政”“末端建设”等基础性工作,还有“重大项目”“智慧邮政”“行业文明”等亮点工程,真正实现安全、发展、绿色等多方面的共赢。正如厦门市相关领导批示所言:“邮政快递业已成为推动我市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成为厦门第三产业的新亮点。”

  大山通邮路 快递进乡村

  军营村位于厦门市西北角,海拔近千米。从山下上山,要走17公里山路,拐180多个弯。“以前偶尔会给外面写信,每次寄信都要颠上近两个小时的拖拉机到山下,而回信,要靠邮递员翻山越岭带回来。”军营村邮政驿站的负责人苏银坂说。2015年,苏银坂返乡创业,开起村里第一家网店,他把村里的茶叶、菜干、地瓜干在网上一挂,生意还不错,但美中不足的就是物流不便,“每周都要拉上满满一车货物下山,到距离村子23公里外的莲花镇发货,再顺道把大家的快件带上山”。

  让村里通快递,一直是他和众多村民的心愿,可是,一年至少15万元的成本,成为横亘其间的鸿沟。2019年年底,厦门市邮政管理局和市交通运输局协调军营村设立邮政驿站,并利用现有的606路公交车开通“公交快递”专线,解决快递进村的难题。几个月后,苏银坂接到了那通他永远也忘不了的电话——“银坂,你准备一下,明天快递公交试运行。”放下电话,他转头就把这一好消息分享到村民微信群。短短几分钟,几十条消息蹦了出来。苏银坂抱着手机一条条看过去,那一刻,他激动得有点想哭。从那天起,每天16时05分,无论多忙,苏银坂的闹钟都会准时响起。606路公交车出现在远处弯弯曲曲的村路上,他知道,车上载的是村民的期盼。

  特区在发展,行业在变化,老百姓愈发享受到快递进村带来的便捷。62岁的高泉辉原来是军营村的乡邮员,他怎么也想不到,过去自己肩挑背驮,和山路较劲了大半辈子,只为送几封信,如今,比信大好几倍的包裹就这么快捷地就被送了进来。“谁能想到,运了40多年信件的老邮递员也赶起了快递的时髦。”把包裹递给高泉辉,被口罩挡住半张脸的苏银坂,眼睛却亮亮的,“一辆快递公交车,改变了军营村。物流带给我们的,说不定还有更大惊喜!”

  目前,厦门市邮政普遍服务营业场所乡镇覆盖率达100%、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达100%,全市147个建制村4个品牌快递服务全覆盖。2021年1~10月,累计服务农村包裹超过55万个,快递服务农业(含手工业)项目累计完成业务量643.52万件,业务收入1212万元,为服务厦门经济特区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重要贡献。

  邮驿通政务 科技进邮局

  黄建发是厦门市邮政分公司一名退休投递员,今年76岁,视人民邮政为毕生事业的他,伴随着厦门经济特区一起成长,也见证了厦门邮政快递业日新月异的变化。

  厦门一等邮局成立于1897年,是中国最古老的邮局之一,黄建发的邮递之路便是从这里启程,一走就是40年。“特区刚成立的时候,厦门还只有这一个投递点。这么多年过去了,整个行业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黄建发说,“现在的一等邮局,不仅保留了原有的邮政业务功能,还新增了许多便民服务和文创产品。”

  “这块区域是影像邮局,用手机扫一扫,就可以上传自己的照片,制作专属明信片。”黄建发兴奋地向游客们介绍着。尽管已经退休了,黄建发仍然闲不住,时常回到这儿“重走老邮路”。“这块儿是声音邮局,可以把自己的声音录制在明信片上,收件人只要扫描信件中的声纹二维码,就能听到寄件人的心声。”

  而在“e政务”便民服务区,则是令黄建发最骄傲的一块区域。“这里能够解决市民、游客的政务办理需求,不管是想打印临时身份证,还是查社保,都能在这里轻松搞定。”

  “时代在进步,行业在发展,谁能想到,以前只负责寄信、寄包裹的邮局,现在还是一个‘不打烊’的政务服务窗口呢?前几天,我儿子的驾驶证到期了,也不用像从前那样大老远跑去车管所了。到邮局来,不到10分钟,新驾照就换好了。”家住附近的居民李先生说。

  “现在大家常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邮政人的初心就是‘人民邮政为人民’。”黄建发说。

  人工转智能 政策进企业

  厦门是国内较早铺设智能投递终端和综合服务站的城市之一。

  在特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快递末端建设得到较快发展,到2021年,箱递率已超30%。去年,厦门市出台了《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支持物流企业发展的实施方案》。依据该方案,符合条件的新增自助投递终端可获得2万元/组的奖励。“支持力度非常大,减轻了运营压力,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厦门奕宝互联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柯炳发说,奕宝是厦门本土的智能快件箱企业,其运营的“鸟箱”已经在厦门高校、社区、写字楼铺设了1000多组,近10万个格口。

  获得政策扶持的除了“鸟箱”,还有“驿站”。位于厦门市老城区的百家村花园,一家“妈妈驿站”不久前迎来了它的新员工——2台自助取件机。“以前碰上‘双11’等取件高峰,店门前总会大排长龙,需要提前雇三四个临时工,才能缓解排队情况。自从配备了这台取件机,工作效率提升了5倍,大家取了件,自助扫描出库,即取即扫即走。”驿站的老板娘小周说,除了取件快捷,自助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追溯和记录的功能。之前,住在百家村的张阿姨到驿站取快件,但是根据短信提示码却始终找不到快件。小周很快意识到,张阿姨的快件可能是被错拿了。“其实一开始挺担心的,怕拿不回来,或者是要过好久才能拿回来。”张阿姨说,可是当小周输入她手机上的取件码后,依据取件机的人脸识别系统与实名系统,很快就找到了误取张阿姨快件的人。随后小周迅速与他取得联系,找回了快件。“这在以前,根本就想不到取件可以这么便捷,也想不到丢了的快件这么快就能找回来,这个行业发展得太快了。”

  小哥变近邻 幸福进家门

  “薛大哥,您的午餐到了,我给您放桌上了。”11时30分,完成派送任务后,快递小哥徐松华把一份爱心午餐送到了双目失明的独居老人薛建民家里。

  年近古稀的薛建民独居在鼓浪屿,岛上虽有长者餐厅免费提供午餐和晚餐,可他由于双目失明,行动不便,吃饭仍旧是个难题。没有亲人陪伴左右,附近的快递员就成了他的亲人。十几年来,他们走街串巷、风雨无阻地为岛上居民提供寄递服务,早已成为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岛民亲切地称呼他们为“鼓浪屿好小哥”。2021年2月18日,薛建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鼓浪屿好小哥求助。自那时起,无论是寒冬酷暑还是刮风下雨,薛建民家每天都会准时响起小哥前来送饭的脚步声。“我不知道这些孩子的年龄大小、高矮胖瘦,但我只要一听到脚步声,就能辨别今天是小肖还是大刘或者是其他人来给我送餐了!”薛建民感慨地说,“他们真是好人啊!”

  “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之际,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要求。落实到邮政快递业,我们不仅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要注重行业文明、注重人文关怀。”在今年的行业文明创建动员大会上,厦门局发出号召。于是,像鼓浪屿好小哥这样的团队,在厦门邮政快递业不断涌现——厦门邮政的“党员突击队”、鹭申通快递的“青年文明号”、厦门圆通的义务交警……他们不仅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还在业余时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快递员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和守护者,李克强总理说快递员给人民群众送去的不仅是生活必需,而且是人间温暖。我们不能辜负这么高的评价。”鹭申通快递员吴建娟说。11年前,她入职厦门鹭申通,成为一名客服人员。当时她便定下目标:“只要干一天,就要干好一天。”正是这么一份对岗位的认真与执着,使她成为“厦门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坚持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在她的带领下,申通党支部志愿者服务的核酸检测点做到了“只要居民来做核酸检测,工作就马上能开展”,以实际行动在一线筑起了一道严密的“快递防线”。

  “平凡的是工作,但不平凡的是人心。”鼓浪屿好小哥联合党支部书记肖梅滨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行业的发展会更加文明、更有温度、更有力量。

  从老百姓和从业者的点滴变化中,折射出厦门40年的变迁,折射出邮政快递业在服务百姓民生、服务千城百业方面的作用愈来愈凸显。厦门局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坚持“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初心,充分发挥邮政快递业的优势,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厦门贡献更大的力量。